找到相关内容106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、法初探

    一版。  (5) 印顺法师著《探究》台北.正闻出版社.74年7月初版;81年10月六版。  (6) 武邑尚邦等著、余万居译《无我的研究》台北.法尔出版社.78年6月1日一版一印。  (7) ...  我、法初探  释海实  大   纲  一、前 言  二、无我的定义  三、二乘观  四、大乘观  五、法意趣所在  六、结 论  【参考书目】  附 表  一、 前 言 ...

    释海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0246092.html
  • 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其次第开展与整体运用(1)

    的无限苦逼,相对的改善或彻底解脱,惟有从正确的理解问题去解决,不是凭传统信仰,想像,或某些神秘经验所能达成的。’p.21  2.《探究》︰‘二、泛说解脱道︰  性,是佛法解脱道的心要,与解脱...修习次第并不一定必须如是,并非不可随缘更易。  2.《成佛道》第五章大乘不共法︰  ‘善萨所乘,菩提心相应,慈悲为上首,慧是方便。依此三要门,善修一切行;一切行皆入,成佛之一乘。  趣入大乘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046273.html
  • 初期佛教“法说及义说”(1)

    初期佛教法说及义说(注1) 杨郁文 提要 印顺导师杰作〈探究〉一书,畅谈“阿含”、“部 ...“名相”在《阿含经》出处,以及如何“ 衍绎旧义”、“开展新义”。至于部派佛教及大乘佛教“ 之类集”有关诸问题,请参阅印顺法师〈探究〉pp.110 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946289.html
  • 从文殊法门看《中观论颂24?1—6》(2)

      《探究》,台北:正闻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988]  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,台北:正闻。 ...,经中所说,离有亦离无”,相当于汉译《杂阿含经》,第301经。而此经的要旨,就是“非有、非无”;“非苦、非乐”的中道。  b.《中观论颂》第13品第8颂“大圣说法,为离诸见故,若复见有空,诸佛所不...

    郭忠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2246883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“止观法要”抉择(1)

    的定义与特胜,此如《性学探源》、《探究》中说。二是依三学增上的修道次第,从实修实证的角度,建构止观修学的体系;此如《成佛道》中,以三类教法为纲领,解析人天、声闻与大乘等三个系统的禅修要点。  ...开启了初期大乘中观学的一代学风。他治学的特色是:“先分别诸法,后说毕竟”[7],也就是从精严分别诸法的基础上,融通综贯而臻于唯一胜义的毕竟。在学理建构方面,龙树菩萨的中观论,融通南北空有说于无碍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747484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“止观法要”抉择(2)

    三。  l 《性学探源》,【妙云集】中编四。  l 《成佛道》增注本,【妙云集】中编五。  l 《方便道》,【华雨集】第四册。  l 《印度佛教》  l 《探究》  四、其它  l ...上的玄想,直接从生命的组成因素与动态呈现中,如实观照其间因缘生灭(缘起),而又必然趋于寂灭(性)的法则,这是佛法不共世间的特别处。  在佛陀所开示的修道项目中,第一个就是“四念处”。如《阿含经》中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747485.html
  • 小乘实有论或大乘实相论?

    宗经论,是依一经或多经而论究法义,如《中论》。参见释印顺:《探究》(台北:正闻,1985),页209。  [2] 据牧田谛亮的统计,中、日两地历代为《肇论》所作注疏计存者十种,佚失者十三种...旨有深透的领悟,《肇论》为其解的经典作。其中〈物不迁论〉“物各性住于一世”的论点,唐代澄观曾言表层文义“滥同小乘”;明末印镇澄甚至批评其为外道思想;多位现代学者也质疑此论不符宗义理。本文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2649238.html
  • 僧肇思想辩证——《肇论》与道、玄关系的再审查

    ---   15. 关于印度佛教中,“”的观念从原始佛教到般若学、中观学的源流考镜,可参考印顺的《探究》,台北:正闻出版社,1992年。   16. 见吴汝钧,〈现代...现象有(缘起假有)。[16] 问题在于,舍尔巴茨基和穆谛所指涉的绝对性概念,能否作一实体性的诠解而顺于一元实在主义的立场?舍尔巴茨基认为,把理解为“绝对空无”,&ldquo...

    龚隽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2849241.html
  • 历代文献中的慧能“心性”思想探究

    基本的理由皆是一致的,就是“非生非灭”,所以《般若波罗密经》说:“般若波罗密远离生死,非常非减故。”(详印顺《探究》页170-173)  35. 如大陆学者偏向从“主观唯心论”或“客观唯心论”立场...。  62. 同上,页61。  63. 参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,页249。  64. 同上。  65. 文引自印顺法师《探究》,页247。  66. 请参见木尾山一雄等著《般若思想》,页189。  ...

    张国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2252386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‘止观法要’抉择── 新世纪的新禅学刍议

    观证教’的原则,来解说止观的定义与特胜,此如《性学探源》、《探究》中说。二是依三学增上的修道次第,从实修实证的角度,建构止观修学的体系;此如《成佛道》中,以三类教法为纲领,解析人天、声闻与大乘...精严分别诸法的基础上,融通综贯而臻于唯一胜义的毕竟。在学理建构方面,龙树菩萨的中观论,融通南北空有说于无碍,确立三乘贯摄的大乘法幢,其学说可称为精微而宏伟。  龙树菩萨的著作很多,大要可分为二类,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257494.html